一、 姓名:王華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冶金流場混沌非線性強化技術研究;低碳節能冶金反應器涉及與流程優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冶金低碳化利用;冶金爐窯混沌強化供熱技術;冶金過程強化及模擬仿真技術;冶金過程低碳技術;固廢資源化等領域開展研究。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特殊人才支持計劃科技領軍人才、云南省科技領軍人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十大杰出青年、省教育改革與發展優秀教師、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和省節能減排先進個人等稱號。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和趙天從冶金教育獎等。長期從事冶金熱過程強化與節能降碳研究和工程科技創新,致力于實現冶金過程節能降碳高效化、資源利用綜合化和高端材料高質化,助推我國冶金工業雙碳戰略的實施和高質量發展。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2項、一等獎6項,入選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和2023全球學者學術影響力排名榜單。
二、 姓名:楊斌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屬冶金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自1990年起在昆明理工大學任教,從事有色金屬冶金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昆明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真空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學部委員,“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均排名1),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排名1、3),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8項(均排名1),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主持科研項目近60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00余件,發表論文600余篇,組織制定國家標準1項,出版學術著作5部。
帶領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頂尖團隊,首批成立云南省楊斌科學家工作室,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等稱號。培養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學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人才計劃13人次,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云嶺學者等20余人次。
三、 姓名:徐瑞東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電化學冶金、催化電極材料、二次資源綜合利用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產業創新人才。現任昆明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主持及參與完成國家863計劃、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國家財政部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重大專項、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及校企合作項目等40余項,柵欄型鋁基鉛合金復合陽極制備技術、銅鎳電解精煉或電積用不銹鋼陰極板制備技術等六項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申請及授權專利40余件(轉讓3件,獲金獎2件、銀獎1件);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專利一等獎1項;出版專著教材4部;在Applied Catalysis B、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150余篇。
四、 姓名:郭勝惠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屬冶金;微波冶金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冶能學院院長。近年來,主持NSFC-云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課題、國家國際合作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17項,主持企業委托橫向項目40余項;發表核心論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EI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2部;授權專利67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0年排名3),作為國內第一合作教授支撐美國猶他大學J.DMiller院士分別獲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18年)和中國政府友誼獎(2019年),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2014年;2017年,2024年),獲云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2017年;2011年);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2017年);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項目、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云嶺學者專項、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省委聯系專家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五、 姓名:胡覺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18087459186;[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電化學冶金;洗呢能源材料;能源化學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云嶺學者,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近年來主持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云南省優秀青年基金、企業橫向項目等14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Joule、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編教材3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7件,獲云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1)。
六、 姓名:李興彬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濕法冶金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中西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師訪問學者,2019年到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進修。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稀有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重有色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課題2項、校企聯合科技攻關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項目15項。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將、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榮獲國際鋅協會鋅冶煉“科技創新杰出青年獎”。發表SCI論文90余篇,授權專利42件,主編出版《高壓浸出技術》、《鋅冶金學》教材2部,參編團體標準1項。擔任國際鉛鋅會議(Pb-Zn2023)分會場、第四屆國際鋅冶煉、回收及環保技術大會等會議執行主席,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作會議報告12次。
工作以來,持續專注于鋅冶煉新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成效顯著,與團隊成員共同研究開發的濕法煉鋅礦化沉鐵工藝、濕法練鋅電解液物理法除鎂、復雜鋅資源清潔冶煉、真空制鹽源頭阻垢防垢關鍵技術等4項科技成果分別在云錫文山鋅銦、云南馳宏鋅鍺、四川四環鋅鍺、西部礦業、云南鹽業公司等5家企業實現產業化應用。
七、 姓名:姚耀春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15887858024;[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和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產業技術創新人才。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回國留學人員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60余項課題。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Fue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Nanomaterials, 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160余篇,其中被SCI、EI檢索100多篇。參與編輯出版了《金屬及礦產品深加工》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兩本專著;申請了80余項國家專利,已授權50余項,科技成果轉化6項,為企業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榮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云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科技部創新人才團隊等榮譽稱號。
八、 姓名:尹少華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15887273937;[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稀土濕法冶金、氧化鋁冶金、鹽湖提鋰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等協會會員。擔任《稀有金屬》《輕金屬》等核心期刊青年編委,主導引領學科前沿專刊策劃。聚焦戰略金屬(鋁、稀土、鋰)綠色冶煉,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等國家級/省級項目共14項。構建了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授權發明專利22項、國際專利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130余篇,1篇入選ESI全球前1%高被引論文(Chemistry領域)。獲稀土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1),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4)。指導學生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銀獎等國家級獎項20余項,為云南輸送大批“懂產業、能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九、 姓名:李存兄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13518764748;[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復雜有色金屬資源綠色低碳利用及冶煉渣塵泥減量化、資源化的創新性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應用推廣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黨代表。先后榮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央組織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云南省“興滇英才”產業創新人才等。緊密結合國家和地方的重大戰略需求,從事復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及冶金危廢高值化處理方面關鍵核心前沿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已結題4項)、企業委托產學研合作項目19項,發表科技論文6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0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引領行業的9項創新性研發成果已在馳宏鋅鍺、云銅股份、羅平鋅電等云南省鋅鉛銅龍頭企業及子公司,以及湖北大冶、廣西譽升鍺業、山東恒邦股份、廣西吉朗銦業等省外6家企業實現產業化轉讓,帶動工業產值累計100億元以上,累計利潤達3.4億元以上。突破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綠色低碳的行業技術瓶頸,為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十、 姓名:林艷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13759137370
研究方向:
金屬電沉積、大宗有色固廢回收、高純金屬制備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1項和企業橫向課題15項,授權專利24項,撰寫專著1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勵多項。
十一、 姓名:黃幫福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鋼鐵工業燒結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近三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人社廳人才項目1項、省科技廳重點項目1項和面上項目2項、橫向課題6項。以第一作者發表7篇SCI收錄論文,其中一區1篇、二區1篇;以通訊作者發表21篇SCI收錄論文,其中一區1篇、二區3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5件專利。
十二、 姓名:伍繼君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13888411653;[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硅冶金與硅材料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產業創新人才/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持國家級項目5項,省級項目6項,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80余篇,授權專利18件,或省部級獎勵6項。
十三、 姓名:巨少華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濕法冶金,微流體技術,萃取,催化,納米技術等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成功研發出具有耐高溫高壓、一體化密封性能的智能微反應系統,已應用于提取、磷酸鐵鋰生產、氧化鋁合成、銀粉制備等領域。主導建立了中國第一條氧化鋁微反應生產線(年產能:400噸)。他的成就:他曾獲得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二等獎和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發表SCI索引論文80余篇(其中3篇發表在《化學工程雜志》),擁有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
十四、 姓名:李紹元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15198907664;[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硅能源材料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聯合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B類項目(原國家優青)獲得者,云南省硅冶金與硅材料團隊骨干成員,主要從事硅冶金與硅材料領域研究。入選云南省優青、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產業創新人才;目前兼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冶金物理化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半導體材料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面上項目2項);主持云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等省部級項目14項。近五年,在EES、AFM、CarbonEnergy、CEJ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ESI全球高被引論文6篇,ESI熱點論文3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2件。研究成果獲云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云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十五、 姓名:劉戰偉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鋁冶煉綠色低碳制備新技術;難處理鋁土礦及含鋁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冶金廢渣綜合回收利用及環境治理;特種氧化鋁制備新技術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題項目1項、省級項目10余項,為主參與國家級項目5項、省級項目10余項;以第一、第二起草人起草2項國家標準;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級“五一巾幗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專利獎二等獎1項;獨立撰寫出版學術專著1本,以第二主編出版學術專著1本,參編教材1部;以第一發明人獲得授權專利10余項;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0余篇。
十六、 冶金熔體物理化學方向博士后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冶金熔體物理化學
導師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立了冶金熔體雜質元素熱力學性質及氣液相組成計算方法;完善了有色金屬分離提純過程元素物理化學性質與相平衡計算關聯規律;開發了合金氣液相圖計算軟件數據庫。
十七、 姓名:孔令鑫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屬冶金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有色金屬冶金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為解決稀有金屬生產技術面臨的工藝流程長、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開展了理論與技術前沿研究,作為核心骨干研發成功粗錫短流程精煉新技術、錫冶金危險固廢綠色利用成套技術、磷化銦廢料“控壓熱分解-定向冷凝”再生銦和磷技術及“真空蒸餾-定向結晶”制備7N以上超高純銦新技術、熔鹽電解-鎂熱還原二氧化鈦制備低氧鈦粉新技術,經何季麟院士、徐惠彬院士、毛新平院士、黃小衛院士、張平祥院士、柴立元院士等專家鑒定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云南錫業集團、廣西華錫集團、美國ECS、英國CE等國內外60余家企業大規模應用。申請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B類)(原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云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等16項,累計負責科研經費超過1000萬元。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J. Mater. Chem. A、J. Clean. Prod.、Sep. Purif. Technol.、Waste Manage.、Metall. Mater. Trans. B、J. Alloy Compd.等有色金屬冶金領域權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62篇、EI論文11篇,IF>6論文19篇。出版真空冶金教材和專著2部,參編鈦提取冶金英文學術專著1部。獲授權發明專利44項。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分別排名2、4)、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分別排名3、16)、第六屆全國有色金屬優秀青年科技計劃等獎勵。入選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計劃。擔任云南省有色金屬真空冶金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參與真空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和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教學平臺及團隊的建設。兼任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任《Rare Metals》《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英文)》等5個學術期刊青年編委。擔任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分會主席3次,協助舉辦國際會議5次,受邀在國際國內會議作邀請報告24次。
十八、 姓名:李博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復雜有色金屬資源低碳冶煉與高效提取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學者、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產業創新人才、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等。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國家自然基金、省基金及企業委托橫向項目等20余項。發表SCI論文8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授權發明專利10項。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十九、 姓名:李一夫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15812048528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屬冶金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產業創新人才和青年人才,兼任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有色冶金資源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等。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云南省科技計劃等國家、省部級、企業橫向項目20余項;獲得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指導學生獲得云南省優秀碩士畢業論文、全國大學生冶金科技競賽特等獎、一等獎以及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云南賽區金獎等獎勵;參與出版學術專著2部;累計發表SCI論文8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50余件;制定企業標準1項。
二十、 姓名:梁風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3-5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等離子體冶金、電池材料制備與改性、固態電池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青年學者、國家人社部資助高層次留學回國人才、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云南省杰青等多項人才計劃。擔任云南省中日等離子體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云南省教育廳等離子冶金及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稀土學會稀土晶體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國防科技1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20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Commun.,Mater.Today,Adv.EnergyMater.,Adv.Funct.Mater.,EnergyStorageMater.等領域內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以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5件(2項已轉化),美國發明專利授權5件,日本專利1件,1項技術已產業化;牽頭制定國內首個《單壁碳納??》團體標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團體標準3項。獲國際先進材料學會獎章、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云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中國化工學會基礎研究成果二等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青年科學家獎、云南省教學成果?等獎等多項獎勵。兼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Discover Nano和Journal of Metals, Materials and Minerals等期刊編委,Carbon Energy、Nano Materials Science和《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等期刊青年編委。
二十一、 姓名:魏奎先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13888807407;[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屬冶金及材料、硅冶金與硅材料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人才項目、云南省“興滇人才支持計劃”教學名師、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含聯合重點1項)、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1項、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云南省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子課題1項、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2項、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項等共計20余項。獲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1)、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2)、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獎勵一等獎3項(排名第2)、全國有色金屬優秀青年科技獎(排名第1)、中國有色金屬創新爭先計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等省部級獎勵10余項。以第一專利人申請專利30余件、已獲專利授權24件。在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學術年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青年科技論壇、中國硅業大會等作邀請報告29次,負責主辦學術會議9次、承辦學術會議9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00余次。出版著作2部、參編英文著作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25篇(SCI檢索102篇,EI檢索8篇、ESI高被引論文3篇)。
二十二、 姓名:陳步明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新型節能電極材料,表面工程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獲省部級獎4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發表論文5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0余件。
二十三、 姓名:侯彥青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15987198926;hhouyanqing@163com
研究方向:
冶金過程仿真模擬與智能化;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和合金環保與資源化利用等。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及企業委托項10余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申請/授權發明專利10余件。獲云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15年獲云南省優秀博士論文。
二十四、 姓名:董鵬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冶金物理化學過程;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儲能材料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SCI論文17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授權發明專利46件。獲云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云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技術發明一等獎4項、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云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二十五、 姓名:徐明麗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電解水制氫催化劑、貴金屬合金電鍍、燃料電池催化劑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云南省國際科技特派員,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訪問學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云南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產學研科技合作項目等20余項。近些年來,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20余件。
二十六、 姓名:夏洪應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13388843165;[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屬冶金,微波、超聲波等非常規冶金,資源綜合利用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產業創新人才、青年人才。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云南省特種冶金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與企業共建云南省鋅資源技術創新中心,超聲冶金與材料制備入選省博士研究生導師團隊,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特種冶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冶金物理化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基金重點項目、企業委托等項目20余項。超聲冶金、微波冶金裝備與技術應用轉化多項,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云南省自然科學獎、生產力促進獎創新發展獎、全國有色金屬優秀青年科技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青年科技獎等。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100余篇,ESI熱點論文3篇、高被引論文3篇;授權專利47件。
二十七、 姓名:顏恒維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18087197928;[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電化學工程;有色金屬冶金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云南省高層次引進人才產業人才專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省部級項目10余項,主持企業橫向項目4項;獲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起草中國有色行業標準2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獲得授權專利40余項。擔任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及人才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多個國際著名期刊審稿人、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二十八、 姓名:楊佳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13033351342;[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銻冶金及新材料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冶金院長獎”獲得者,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有色金屬智庫杯”冶金優秀青年。長期圍繞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開展研究工作,重點關注的金屬包括銅和銻,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任務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開發了銻氧生物質低溫還原熔煉、粗銻精煉除砷鉛、銅硫電解生產陽極銅和硫磺、貴金屬銻合金電解、低品位銻礦清潔冶煉、銻基半導體合成、銻冶煉富集貴金屬等關鍵技術;研制了氣基還原裝備和等離子真空合成硫化物半導體裝備;構建了銻冶煉及新材料研究體系;開展了銻氧生物質低溫低碳還原熔煉工業化試驗,得到粗銻純度達87.23%;通過銻精煉新工藝,獲得了純度為99.93%的精銻,在企業開展了規模為1萬噸/年銻金精礦低碳冶煉工程示范,實現冶煉全流程噸銻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二十九、 姓名:張啟波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離子液體(電化學)冶金與儲能應用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離子液體用于能源轉換與催化材料制備、濕法冶金功能膜電極開發、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的基礎及應用研究。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金屬在離子液體作用下溶解和析出的電化學機理;發現了離子液體在金屬/溶液界面的吸附特性;提出了基于低共熔型離子液體電化學可控制備鎳/鈷基自支撐型薄膜催化電極的新方法,通過沉積原子間進行互擴散形成具有強相互作用的電極界面,實現工況下穩定催化電解水制氫。相關成果被鑒定為“國內外尚屬首創,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以第3完成人獲云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9年)。2021年起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Adv. Powder Mater.、工程科學學報、電化學(中英文)、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英文)、Carbon Neutralization等學術期刊青年編委。2022年獲評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目前,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dv. Sci., Adv. Energy Mater., Appl. Catal. B: Environ., Nano Energy, Small, J. Energy Chem., Green Energy Environ., J. Catal., ACS Sustain. Chem. Eng., J. Mater. Chem. A., J. Power Sources, Nanoscale, Appl. Surf. Sci., Electrochim. Acta.等能源、電化學類期刊上發表高質量研究論文90余篇,應邀撰寫綜述論文16篇,參編英文學術專著章節3部,論文被引超過5700次,h-index = 40;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件。
三十、 姓名:曾曉苑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聯系方式:15987166058;[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及器件
綜合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加拿大威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學良。現任鋰離子電池及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先進電池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獲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云南省首批“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云南省優秀青年基金、云南省創新之星等多個榮譽稱號,帶領班級獲評云南省先進班集體,團隊獲評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重大專項等項目18項;已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發表論文53篇,一區15篇二區17篇;擔任4本SCI和中文核心期刊青年編委、特刊編輯,出版十四五規劃教材1本,學術專著3本,獲國際授權專利3件,中國授權專利6件;擔任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氫能產業專家指導組專家、國家?然科學基?委評審專家,獲得云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云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6項,相關技術攻克高性能、長壽命新能源材料制備與高值再生瓶頸,為云南“綠色能源牌”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十一、 聯系方式:
電話|0871-65195800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Uc0FSL-45IO_HCWpUFBhlA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 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