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科研
-
諾獎得主親證:科學界,你的“第一學歷”不重要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 甘曉 馮麗妃 高雅麗 杜珊妮 趙宇彤 見習記者 江慶齡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時45分許,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北川進(Susumu Kitagawa)、澳大利2025-10-100 瀏覽 · 0 收藏 -
中國科學院這家新生的研究所,憑什么能接連出成果?
全球“首個”核酸適體核素造影劑進入臨床試驗、迄今最大規模結直腸癌基因組和轉錄組綜合分析、全球首個核酸適體藥物偶聯物(ApDC)獲美國FDA 孤兒藥認定、繪制中國最大規模的三陰性乳腺癌蛋白質分子圖譜……2025-10-095 瀏覽 · 0 收藏 -
8年攻關、連遭拒稿,他們終迎高光時刻!
“科研不能只停留在機理研究,必須走向實際應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深圳大學特聘教授王丹語氣堅定地說道。最近,他的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了重要成果。基于過往20年在中空多殼層結構(HoMS)研究2025-09-296 瀏覽 · 0 收藏 -
“導師與學生并肩作戰”,她在冷門領域做出重磅成果
法國時間6月28日晚10點,劉雪雪收到了Science雜志編輯的來信。信中不僅有滿滿的正面評價,附件還有編輯親筆批注的建議。劉雪雪感到心臟怦怦直跳,她盯著屏幕反復確認,每一句話都讀了好幾遍,生怕自己看2025-09-290 瀏覽 · 0 收藏 -
席南華批“唯頂刊論”:頂刊崇拜正在阻礙中國科研創新
“你工作的價值并不取決于你發表在哪個期刊上。”2025年9月,面對《中國科學報》記者關于國內追捧頂刊風氣的提問,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席南華的回答擲地有聲。他指出,當前國內學術界在追求頂刊文章的過程中2025-09-280 瀏覽 · 0 收藏 -
首位中國內地獲獎人!2025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公布
9月25日,科睿唯安公布了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2025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laureates),共有22位全球頂尖學者入選。其中,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因對單原子催化所作出2025-09-268 瀏覽 · 0 收藏 -
始于“意外”發現,95后第一篇論文就登上Science
2025年7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博士研究生金平收到了《科學》(Science)的接收函。“這其實是我求學期間完成的第一篇論文。”作為第一作者的金平坦言道。這項歷經六年2025-09-253 瀏覽 · 0 收藏 -
“飽和式研究”無益于人文社科原始創新
當前,我國人文社科領域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即緊跟政策熱點或社會熱點做研究。以“自主知識體系”為例,截至2025年8月31日,知網上收錄的“篇名”為“自主知識體系”的文章多達1210篇。需要指出的是,這個2025-09-245 瀏覽 · 0 收藏 -
科研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為何如此之快?
閱讀提示統計數據顯示,合肥市今年上半年依托科技成果轉化新成立企業771家,平均每天“新生”4家。近年來,合肥通過全鏈條服務,推動科研成果加快從“書架”走上“貨架”,從“生產線”走向“大市場”,上演了科2025-09-243 瀏覽 · 0 收藏 -
科技部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力度,累計支持1500余項青年科學家項目
本報訊 (記者于忠寧)青年科技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創新群體,也是國家科技人才政策的重點。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林新表示,2023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2025-09-242 瀏覽 · 0 收藏 -
新晉985博導:科研初期也許很“菜”,但不要緊
作為一個正在研究鳥的生態學家,鄭詩璐坦言自己曾經爬山很“菜”,也曾是個觀鳥“小白”。可她從沒想過“擺爛”。畢竟,野外那么好玩,鳥兒那么可愛。體力不好,可以堅持爬山;對于不熟悉的植物或鳥類物種,就去不斷2025-09-234 瀏覽 · 0 收藏 -
她找到讓自己上癮的研究,還“向上管理”導師
線上會議進行到一半,于文靜點開郵箱彈出的新郵件,頓感“無心工作”。她悄悄關了視頻會議的攝像頭,開始盡情地手舞足蹈。那天是7月6日,她參與的一項研究被Nature雜志正式接收了。這項研究是印度尼西亞蘇拉2025-09-234 瀏覽 · 0 收藏 -
面對“指導不足、不力”,博士生“一對一”指導制度何去何從
今年2月,華東師范大學發文要求,全校所有學科、專業均實行每周組會制,每學期缺席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導師按“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進行問責。無獨有偶。過去兩年,山東大學多個學院發布《關于研究生管理系統增設2025-09-224 瀏覽 · 0 收藏 -
6年被拒稿6次!“博導媽媽”用30頁申訴信堅持,文章終獲發表
2024年十一假期,親友都外出旅行了,劉麗靜卻悶在家里,埋頭撰寫一封申訴信。她一邊氣呼呼地輸出著內心的郁悶,一邊感慨終于有了大段的時間專心搞學術了。這封寫給期刊編輯的申訴信最終有30多頁。劉麗靜圖文并2025-09-186 瀏覽 · 0 收藏 -
圍繞提升學術品位,丁奎嶺院士寄語上海交大研究生新生
9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2025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作了題為《提升學術品位 勇攀創新高峰》的講話,寄語2025級研究生新生。丁奎嶺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國家培養高層次創新人2025-09-175 瀏覽 · 0 收藏 -
4名共一早已博士畢業,論文才發表:挑戰主流學術觀點有多難?
當你的觀點與“主流”不同時,投稿被接收往往更加困難。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俊杰是一名細胞生物學家。2023年,他的團隊完成了一項研究工作:從細胞生物學視角出發,探究病毒在宿主細胞內裝配的分子2025-09-150 瀏覽 · 0 收藏 -
導與學,如何雙向奔赴
在研究生教育中,導師與學生雙向互動過程中的導學關系是最核心的社會關系,導師的言傳身教能使學生受益終生。開展導學思政猶如烹飪時放鹽,做學生的知心人、交心人、暖心人,以青年學生聽得進、聽得懂的方式做好傳道2025-09-105 瀏覽 · 0 收藏 -
很多人文社科專業都應居國家急需布局之列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對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2025-09-084 瀏覽 · 0 收藏 -
28次論文修改、54頁審稿回復,北大師生用3年啃下領域“硬骨頭”
看到Nature投稿系統顯示“接收”的那一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彭書時不禁感慨:那顆11年前擊中他的“子彈”,終于有了回響。2014年,彭書時在法國氣候與環境變化實驗室(LSCE)做博后。那是2025-09-054 瀏覽 · 0 收藏 -
涉嫌挪用30萬美元經費!“新星”學者稱被大學毀掉了人生
“認為我挪用經費的指控極度傷人,且完全錯誤……由于復雜且不必要的官僚作風,這所大學毀掉了我的人生和科研。”美國愛荷華大學助理教授卡爾文·卡特(Calvin Carter)目前正面臨挪用29.5萬美元(2025-08-263 瀏覽 · 0 收藏